预测之书-来自未来的好消息
最大的障碍并非细节的缺乏,而是对那些在我们视野之外的关键因素的忽视。
本书所有文章指向一个核心问题:在快速变化的时代里,我们如何重新定义自我的价值?个人的幸福感和创造力并非来自无休止的忙碌,而是源于对自我状态的理解与调整。通过关注本书中预测的这些正在涌现的趋势,我们可以找到与自己内心契合的生活方式,并在未来社会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意义和位置。
第一部分 未来的我会更好吗
预测No.01 预测人:刘擎(著名学者,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人类2.0会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存在
“人类2.0”定义
目前定义并不确定,但通常是指通过技术方式增强、改造、优化甚至创造的人类身体机能、认知能力、情感体验和生命活动,具体来说包括:
· 利用基因编辑(如CRISPR)、人工器官与生物合成来扩展或增强人的自然生物能力,包括记忆力、康复与自我修复的能力、抗老化和抗疾病的能力。
· 通过脑机接口、药物增强、人工智能助手和智能药物提高人类的智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注意力和学习速度等,使人类的认知能力大幅跃升。
· 借助VR(虚拟现实)和AR(增强现实)技术,将虚拟与现实融合,让人们体验到传统感官无法提供的沉浸式体验,使人类的感知能力超越自然的限制,甚至与人工智能或仿生设备产生复杂的情感互动。
刘擎在这篇预测里反复提到人性(Humanity),其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无论如何,构成人性的是共同体中的生活经验,是独立个体的相互依赖,是时间与空间的相对连续性和稳定性,是对生活环境的深厚理解,是大于个体的善的概念,是超越个人的关切,是不断成长的生命体验……而这一切正在消逝。可是那又怎么样呢?并没有什么变得更糟,只是不同而已,这算什么坏消息吗?人类2.0大概会这样说吧?
预测No.02 预测人:和菜头(知名作家);让自己拥有一张通往未来的门票
和菜头在这篇预测里提到对于他而言拿到通往未来的门票最直接的策略就是加长个人的长板,以此保持优势。
加长长板有两个策略。一个是利用新工具,另一个是对抗新工具。
利用新工具就是,利用学习效率更高的新工具,加长自己的长板;
而对抗新工具就是,想一想自己有什么是新工具所无法替代的。
AI也好,机器也罢,只是个引子。如果你是你,那么未来就一定存在着一张你的门票。如果你不是你,你认为自己是齿轮的一部分,那么机器就会替代机器。
预测No.03 预测人:李松蔚(心理学博士);有这四种能力,AI将无法取代你
李松蔚在这篇预测里分享了四种能力,在未来,它们将是人类的立身之本。
四种能力
1.人有提需求的能力
AI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问题,但同时也更考验你的提问水平,我们要能提出“真问题”
“真问题”的意思,就是存在一个真实的需求,一个还没有被解决的困扰。像这样的需求和困扰都是关于人的,也只有人自己才感知得到。
未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得到最大化的发展,谁能提出更有价值的需求,谁就能引领时代的进步。“事儿多”的品性要被更好地保护和鼓励,哪怕它在现阶段只能表现为对生活的不满——可以感知到这些不满,就是我们的价值所在。
2.人有保持不精确的能力
人还有一种AI难以取代的能力,李松蔚称之为“保持不精确”的能力。
什么是不精确?就是人会犯错,并且是在意识难以控制的情况下犯错。换个角度想犯错,它也是创新的来源。在未来,那些敢于犯错的人是最有生命力的创作者、发明家和冒险家。
AI也许会发展出一套专门“犯错”的算法,但刻意制作的错误就失去了错误本身的价值。“错”是在不求犯错的前提下,因为有意无意的巧合,妙手偶得的游离和惊喜。如果你让AI给你编个笑话,你会发现笑点都在意料之中。在那些需要无厘头、开脑洞和出奇制胜的领域,AI远远赶不上人类的天马行空。
3.人有赋予事物意义的能力
意义的本质是什么呢?一句话,“与我有关”。与我有关的“我”,不一定是“我”这个具体的人,“有关”也未必是切身的利益关联。更广泛地说,它也可以是“我”作为人类的一分子,感受到了某种联结和共振。
任何一个与人类经验有关的领域都需要人来赋予意义感。一个用心去感受和欣赏的人,他在从事另一种形式的创造,如果能够通过分享联结更多的人,那么就可以激发更多人的共鸣。
4.人有应对变化的能力
坏事发生了,通过我们的应对,可以争取最好的结果——万一结果不好,就继续应对这个不好。不管环境如何变化,人永远有能力拥抱变化,将其为己所用,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预测No.04 预测人:薛兆丰(经济学者);虚拟空间让我们趋于平等
薛兆丰在这篇预测里列出了人类的九个基本需求,然后逐一对比这些需求随着科技进步而发生的变化,以此推测未来的走向。
九个基本需求
1.连接和从属的需求
虚拟陪伴已经应运而生,连接和从属的服务将会无远弗届,但人的孤独感恐怕不会消失,因为人还是想要更多。
2.好奇和求知的需求
在未来,想要掌握一门学科的精髓,都不再是难题。传统教育将面临进一步的挑战,也不得不做出相应的调整。学校越来越不是学习知识的地方,而是给人贴标签的地方。一个毕业生所获得的文凭,更多地反映了他所经历的磨练和所具备的品质,而非他掌握的知识与技能。
3.对复杂体验的需求
过去,复杂体验多是通过文字、音乐、戏剧和电影等单向的方式表达,而未来将更多地通过参与游戏的方式来获得。游戏产业的发展将远远超过电影产业,因为游戏为消费者提供了参与的机会。
虚拟空间里的感受是同质的,这使得不同背景的人在其中趋于平等。图书和音像制品所体现的贫富差距已经缩到很小了,假如你是一个醉心于阅读、看电影和听音乐的人,那你很容易成为一个富人。只有个别消费,如旅行和居住地的选择,仍然会现实出贫富差距。
4.对图像和故事的需求
用图像和故事来表达,比如通过AI制作自己的影视作品,将会和昔日的写作、演讲一样,成为新人类的基本技能。未来教育普及的标准,除了听说读写之外,还会加上用图像和视频讲故事的基本要求。
5.对道德情操的需求
物质生活条件的限制像锚一样,牢牢牵引着社会的道德规范。违反规范的后果是严重的。然而,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极大改善,加上在虚拟空间里志同道合者沟通成本的下降,原先牵引着道德标准的锚逐渐消失了,人们可选的道德标准开始更多地受到其他因素,如性别、基因、出身、宗教和党派等的影响。道德规范之争因此会变得愈发激烈。
6.从创作中获得满足的需求
创作正逐渐转变为大众的消费活动,而不再是个别天才的生活活动。人人都多才多艺。到那个时候,大量的创作只能用于自娱自乐,它们在市场上很可能已经供过于求。
人们不忍心告诉专攻艺术的人,他们可能只是工匠,而非真正的艺术家。只有分清楚什么是基于个人兴趣的消遣,什么是为他人提供的服务,才能真正确认自己的职业定位。多才多艺的年轻人和艺术产品将会大量涌现,而对绝大多数人来说,专攻艺术很难挣到足够的钱维持生计。
7.对确定性的需求
在金融领域,资产价格也不易因AI技术变得更稳定。比如,个人不能借助AI技术炒股致富,因为其他人也在使用相同的技术。股市炒作是个零和游戏。资产价格的变化仍然是随机游走的,这一条经济规律不会改变。资产的内在价值等于预期资产未来现金流的折现值,只有新消息才能改变预期,而新消息就是不可预测的。
技术是中性的,而人往往是非理性的,更准确地说,人是多目标的。发达的技术和丰裕的物质条件,使得人更有资本去纵容自己的非理性。人生来希望追求确定性,但在技术提供了一种确定性的同时,另外一种不确定性也会随之产生,不确定性本身似乎是永恒的。
8.对健康和舒适体感的需求
病前的预测和防范将成为未来医学研究的重点。人们可以通过营养补充品、基因修正技术和饮食优化方案在生命的早期阶段对各类疾病进行干预。而安装在身体上的传感器可以在医院外提前完成大量疾病的预测、诊断和治疗。
9.对人生意义的需求
大众喜欢聆听和追随善于讲故事的人。展望未来,社会需要的是推陈出新的生活意义,引领人们排除万难、不断进取的源动力,是那些被意见领袖不断赋予和阐释的生活意义。
第二部分 未来的世界会变糟吗
预测No.14 预测人:古典(作家,生涯规划师);从T到π,这六种能力将帮助你穿越周期
古典在这篇预测里提到从T型人才到π型人才的变化。T型人才就是一横一竖的专业能力和通用能力。π型人才是在原有T型人才的基础上,叠加一种或多种能力,形成复合型的竞争力。古典将这种新增的能力称为“π能力”。
在穿越周期的过程中,古典认为有六种π能力最为关键,它们分别是创造价值、跨领域创新、+AI、+IP、领导力和守护心力。
创造价值和跨领域创新是元技能:前者是行动指南针,后者是竞争力保障。
AI、领导力、IP则是放大成果的杠杆技能:AI是效率杠杆,领导力是劳动力杠杆,IP则是个人溢价放大器。你可以根据自己的优势,在这些技能上有针对性地增加“点数”。
预测No.15 预测人:香帅(香帅数字经济工作室创始人,曾任北京大学副教授);“信任溢价”的商业模式将在竞争中胜出
“卖商品”,也就是卖标准化、同质化的产品会越来越卷。相比之下,服务的需求弹性更大,能够创造更高的溢价。同时,这种转变不是只局限于从卖商品转向卖服务,还包括从卖一次性服务转向卖长期服务,从提供基础服务升级为提供复杂服务。只有这样才有更高的溢价,企业的商业模式才有更高的持续性。
在很多消费场景中,人们真正需要的并不是产品本身,而是解决方案。比如从卖眼镜到提供视力健康服务,从卖灯泡到卖全屋照明解决方案。要想留住顾客,不能止步于推销产品,而要打造良好的体验,提供一整套解决方案,也就是服务。
预测No.23 预测人:吴晨(晨读书局创始人,《经济学人·商论》原总编辑);我们正在步入镜像世界
镜像世界是怎样的世界
它是一个由AI驱动的虚拟世界,是一个一切皆可数字化的世界。在镜像世界,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智能眼镜与周围环境交互。这副眼镜不仅能捕捉使用者所处的环境,记录他们的语言和表情,还能提供AR和VR融合的沉浸式体验。
以下三个维度可以帮你更好地理解镜像世界。
1.智能眼镜带来的全新人机交互方式,让镜像世界成为一个充满探索可能的新世界。
2.镜像世界将是一个无比透明的世界。在镜像世界,智能眼镜不仅可以捕捉用户所处环境的数据,还会记录大量个人化的信息,如用户注视的方向、时长,以及对外界刺激的细微反应。
3.镜像世界是一个AI赋能的世界,需要强大计算能力的支撑。
镜像世界的新业态
1.第一人称视角的沉浸式冒险直播将成为一个极具潜力的赛道。
在镜像世界,每个人都可以记录、分享自己独特的体验。观众通过智能眼镜即可实时参与这些直播,获得身临其境般的真实感。
2.“眼球经济”的发展。在镜像世界,智能眼镜会变得比平台更懂我们,并被用于提供更加吸引人的定制化服务。
第三部分 哪些机会正在涌现
预测No.27 预测人:何刚(《财经》杂志主编、《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主编、《巴伦周刊》中国项目联合创始人);从明天起,养老争取更多靠自己
延迟退休: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
好消息是,随着延迟退休办法的实施,个人养老金的缴费年限会相应地延长。因此,对延迟退休的人来说,未来领取的基础养老金相应会略有增加。
坏消息是,相较于全职工作时的收入,中国退休人员的基础养老金明显缩水。
个人养老金:全国施行,个人试验
人们对投资的恐惧和抵触心理,也影响到了从2022年开始在十几个省市的36个城市和地区试点推出的个人养老金账户制度,导致这项对大家有利的新制度试点推进得并不算顺利。
随着个人养老金账户逐步全面推开,坚持每年缴存12000元并做好后续的投资管理,经过10年、20年,甚至30年的积累,本金可以达到12万元、24万元,甚至36万元。如果通过合理的稳健投资组合实现年华5%-10%的收益,这将是一笔颇为可观的财富。它对于你未来退休后究竟是随大流实现温饱养老,还是争取小康养老,甚至富足养老,或许会产生巨大的时间复利影响。
预测No.35 预测人:冯雪(阜外医院生活方式医学中心常务副主任);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
生活方式医学的特点
1.在治疗的执行层面,你自己是第一责任人。
2.生活方式医学对不同疾病的底层逻辑是相同的,但对不同患者的干预处方是高度个性化的。
所谓底层逻辑一致,说的是生活方式医学的核心是一种非药物、非手术的行为干预技术,无论面对什么样的疾病,它都以人为本,强调个体行为改变的重要性。无论针对哪种疾病,生活方式医学的治疗始终围绕“体重”、“血糖”、“血脂”、“血压”、“饮食”、“运动”、“睡眠”和“吸烟”这八要素展开,通过关注并调整这些要素来改善健康状况。
3.生活方式医学的实施,不仅依赖于个人毅力,更依赖于“润物无声”的支持与引导。
生活方式医学能带来更精准的评估、更明确的指导处方和更清晰的导向结果。
其中,更精准的评估得益于现代科技,尤其是可穿戴设备的应用;更明确的指导处方来自多学科协作的个性化方案。生活方式医学团队由内外科医生、营养师、运动康复师、睡眠医生、心理医生、中医医生和个案管理师等多个专业领域的人员组成,当然,患者自己也是团队的一员。最终,逐渐为患者提供更清晰的导向结果。
第四部分 现在的我该关注什么
预测No.42 预测人:陈海贤(浙江大学心理学博士,知名心理咨询师);“做自己”,是未来的出路
在未来,人们不再将组织提供的升职加薪视为唯一目标,而是开始追求成为“超级个体”。人们会认真地考虑自己想要做什么,并付诸实践。
“生活在一个焦虑时代的少数幸事之一是,我们不得不去认识自己。”——《人的自我寻求》罗洛·梅
预测No.45 预测人:郭建龙(历史作家);闯荡世界有助于你找到新机会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当国内的经济发展已经达到一定的高度,那么就到资本出海和闯荡世界的时候了。不管是加入已有的商业机构驻扎海外,还是只身去闯荡,个人都能在与世界的接触中发现更多机会。任何一个文明繁荣时,都会有大量的人才走向世界、观察世界,并以拥有世界居民的视野为荣。
一个人找工作不应该过于关注挣多少钱,更不应该想着偷懒、图轻松、混日子,而应该看这份工作是否能让你每天接收到新的思想、接触新的人、学会新的技能。AI会取代大部分重复性工作,如果一个人在工作中只是在重复同样的机械动作,那么他应该在第二天就辞职不干,去寻找一份充满新鲜感的工作。
预测No.46 预测人:严锋(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资深游戏玩家);游戏素养让我们有更强的适应力
我们都知道心流状态下的个体更容易完成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且对自身表现有更高的满意度。心流需要你积极的行动,也需要特定的技术和方法,其中包括清晰的目标与即时反馈;心流同样需要挑战与技能的平衡,而游戏都能很好地做到这些。
以上原则对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也非常有启发,将自己的人生当作一场游戏来玩,给自己创造更多的心流状态,多有意思!
谁掌握了游戏,谁就掌握了人的想象;谁掌握了想象,谁就掌握了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