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状态:《论行走》
良好的状态:本文部分摘自法国哲学家弗雷德里克·格鲁的著作《论行走》
弗雷德里克·格鲁,30岁即成为教授,任职于巴黎政治学院、巴黎十二大等学府,学术研究领域涵盖精神医学史、刑罚哲学、西方战争思想等。同时对福柯有很深地研究,相关著作包括:《福柯与疯狂》《创造与疯狂》《暴力的状态:论战争终结》等。
如今,快乐、愉悦、平静、幸福的价值都是等同的,然而古代的智者却总是千方百计地想要区分这些良好的状态。事实上,这些状态划分上的分歧至关重要,因为它们决定了不同哲学派别的生成。不同的学派就这一内容建立了各自的理论体系,犬儒学派、伊壁鸠鲁学派、怀疑论者、柏拉图学派等。每一学派都对完美状态做出了截然不同的解释:快乐、幸福或平静。然而,行走的经历却并不存在任何派别。相反,徒步的经历总能及时地在不同场合为行走者创造各种可能,让他们从不同程度上感受这些良好的状态。行走是对古代所有智慧的一种亲身实践。
愉悦
愉悦是一种关乎相遇,达到一种自我充盈的状态。愉悦来源于与优良事物的接触,从这种接触中可以绽放出让人们愿意去感受的可能。愉悦的大敌是重复,因为重复会减弱愉悦的强度。人们在愉悦中追寻的是一种强烈的感受,当这种感受来临的那一刻,人类身上所有的感官都被唤醒、填充。然而重复使得这一切都变得索然无味:新奇的事物如果总是一成不变,就会陷入“炒冷饭”“老调重弹”的境地。摆在人们面前的是两种选择:或者我们改变类型,寻找不同风格,追寻其他新奇的事物;或者我们加大剂量。然而这种对愉悦过于精确的期待,反而会将愉悦扼杀。
在行走时,我们总能感受到相遇后的那份纯净的愉悦时光:覆盆子或蓝莓的清香、夏日阳光的柔和,以及溪流的凉爽。这些都是我们从未经历过的感受。行走有时就像一团火焰,通过并不可观的数量,为人们开辟出一条感官之路,让我们在沿途中收获相遇。
快乐
比起愉悦,快乐没有那么强烈却更加完整,没有那么局限却更为丰富,没有那么消极却更为苛刻。在行走时,人们逐渐认识到快乐是一种与行为息息相关的情感活动。亚里士多德和斯宾诺莎在快乐上有着相同的看法:快乐总是伴随着确定的事实。
当我们面对一项艰巨的任务时,不得不从头开始、咬紧牙关、不断重复、坚持到底。最终,任务终于顺利完成。从此以后,每当我们再次执行相同任务时,就会更加灵活、自如。一切都会进行得很快也很顺利,就像我们在进行体育训练一样,身体会从最初停滞阶段逐渐变得轻盈。说到底,快乐不是面对胜利时的激情澎湃,也不是面对成功果实时的心满意足。快乐是一种在自如状态下释放出的能量符号,是一种自由的存在:所有的一切都手到擒来。快乐也是一项活动,轻而易举地完成那些耗时费力的艰巨任务,确保思想和身体的良性运作。毋庸置疑,思想的快乐来自寻找和发现,身体的快乐则来源于不费吹灰之力地完成各项任务。这就是为什么和愉悦相比,快乐随着重复呈递增的趋势。同时,快乐的含义也变得更加丰富。
行走的过程满是汗水与辛劳,但当我们转身时,望见自己徒步攀登的陡峭山坡,心中会充满骄傲。然而这种内心的满足却时常带给人们对数量、比分,以及数字的渴望,总是不由自主地抛出如下问题:两地相距多远?需要耗时多久?海拔有多高?此时,行走成为一场竞赛。众所周知,行走的意义绝不是哗众取宠的炫耀,而是在身体内感受行走这一最古老的自然运动所带给我们的简单快乐。其实成人很有必要看看婴儿蹒跚学步时的情景,感受一下他们把一只脚放到另一只脚之前时的由衷喜悦。当人们在行走时,总能感受到一种持续的快乐。这种快乐来自身体与行走这一行为的高度匹配。同时,行走者也欣喜地认识到自己正在走的每一步总能为下一步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
人们在行走时还能感受到另一种完满的快乐:存在的快乐。长久以来,我们经常被一些负面观念所影响,误认为完满的人生仅仅意味着拥有财富,或是获取社会认同。为了寻找快乐,我们常常不惜长途跋涉。殊不知其实快乐近在咫尺。这就是为什么人们总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的原因所在。
幸福
当论及幸福时,作家显然要比思想家描绘得更为生动。因为幸福是一种关乎相遇,依赖实际情况的心理状态。人们通过欣赏沿途原生态的海湾,或享受吹拂在脸颊上的微风来收获愉悦;通过行走和感受行进时就像“独立个体”的身体来取得快乐;通过感知自己的存在来得到充实感。接着是幸福,它也许是在残阳下的紫色山谷,或是转瞬即逝的夏夜风景。这片风景的色彩每天都受到烈日的侵袭,最后在一片金色的光芒下自由呼吸,随即消散而去。幸福是在夜幕降临时,人们在歇脚处的相互陪伴,这些途中偶遇的旅伴很高兴通过行走而彼此相识。然而这所有的一切都与“接受”有关。幸福体现于一场演出、一个瞬间、一种环境,就是去抓住、接受、理解时光流逝中的种种恩惠。要想达到这一境界,没有诀窍也无法准备:只要幸福降临时在那里即可。幸福无法重复,所以它很脆弱。有时,幸福就像世界这张大网上的金丝,是一些不可复制的时刻。毫无疑问,当我们遇见幸福时,应当全情投入。
平静
比起前面几种状态,平静是一种完全不同的心理状态:它更加超脱却少了几分让人惊叹的特质,更加隐忍却没有那么坚定。平静意味着不再被害怕和期待这两种令人担忧的两极情绪所牵绊,是一种凌驾于确信之上的心理状态(因为确信是一种自我防备、自行增长、自我塑造的内心状态)。
生活中的不断前进和行走仿佛如天命一般,无法避免,也无从抗拒。事实上,除了行走,人们没有任何可以做的事情。当然,我们可以做一些事先的规划,然而在行走时,一切都进行得过于缓慢。不难想象,事先规划的成效也势必令人沮丧。所以,我们能做的就是根据自己的节奏前进,直至终点。从这里不难看出:平静就是一鼓作气地依循自己的道路。另外在行走时,那些对生活的深切厌恶(这种厌恶长久以来被压抑,已经濒临爆发)都最终被行走的疲乏所代替:只有行走。总而言之,平静是一种对所有事物都不再有所期待的温存:只需前进、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