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法国电影理论:克里斯蒂安·麦茨和电影符号学(上)

当代法国电影理论:克里斯蒂安·麦茨和电影符号学(上)
Photo by Thomas Kinto / Unsplash
克里斯蒂安·麦茨和电影符号学

让·米特里的巨著《电影美学与心理学》中,我们可以看到米特里的电影理论和哲学密不可分。在他著作第二卷中一篇长达120页的声明里,他直接提出了自己理论的哲学基础,这种哲学观解释了人在宇宙中的地位和艺术的功能,从而给米特里提供了判断“电影感”的标准,也正是这种哲学观,成功综合了许多原本毫无关系的问题。

然而在一个贬抑形而上学和纯理论思考而逐渐推崇客观的科学精神的时代里,米特里受到了许多批判。此时,克里斯蒂安·麦茨则对电影的物质存在进行着精确而严格的研究,就是为了对电影的表意过程进行准确的描述。跟随查尔斯·皮尔斯费尔迪南·德·索绪尔之后,他把这门学科称为电影的“符号学”(semiotics)。他使电影理论,至少在表面上,成为了一门不断发展的人文科学。理论家们可以共同参与对某个电影现象的解释工作,因为这种现象的物质性存在超越所有个人的世界观。

一、素材

1.符号学的

麦茨将电影研究分为两部分:①建立电影科学的基础②对个别的电影问题进行科学分析

麦茨将第一部分看作必要的铺垫工作,有了这个基础,他才能继续那些他感兴趣的研究。

符号学从定义上看,就是一种揭示电影如何工作的方法(而非关于电影本质的学说)。

电影的核心是摄影,摄影的核心是表意,符号学的工作就是直接深入挖掘表意的过程。

在无穷无尽的电影研究领域中,哪些是科学的电影学者应该研究的?对这样一个一直处于成长和变化中的研究主题,该如何进行分解、控制和准备工作?

麦茨将整个大主题分为两部分:广义的电影(filmic)和狭义的电影(cinematic)。

广义电影研究的范畴:

电影与其他活动之间的关系引发的各种问题,包括与影片制作有关的方面(技术、工业基础、导演的经历等),和电影的存在所引起的各种社会现象(电影审查、观众反应、明星崇拜等)。符号学将广义的电影研究留给社会学、经济学、社会心理学、精神分析学、物理学和化学等相关学科。

狭义电影研究的范畴:

只研究影片本身,既不考虑影片制作的复杂流程,也不论及电影带来的复杂社会现象。麦茨和他的同事们所要从事的是对电影动力的内在研究。电影符号学希望建立起一个解释影片如何构建意义,又如何向观众表达意义的模型,即找出使顺畅的观影体验成为可能的法则和电影表意的个别模式(赋予每部影片和每种类型不同的特征)。

2.电影的

表意过程到底是什么?符号学该从何处开始研究电影的表意?产生意义的素材是什么?麦茨认为每种艺术形式和传播系统都有它们独特的表现素材。我们之所以区分电影、绘画和演讲,不是它们传达的意义类型有什么不同,而是因为表意的素材不同。在演讲中,我们接收的是一连串分散的声音;在绘画中,我们面对的是由线条和色彩组成的二维结构。麦茨认为,在电影中,是由我们观看影片时接收的不同信号

这些信号包括:

①摄影的、运动的和多元的影像

②银幕上所有文字说明的图示

③录制的话语声

④录制的音乐声

⑤录制的音响效果(既非话语又非音乐)

电影符号学家感兴趣的就是这些素材混合之后的表意过程。

列出以上的表现素材,并将之于其他艺术形式或传播系统区分开来,虽然很必要,但却不是最重要的,因为它只能告诉我们如何辨认电影,以及从何处寻找表意。但表意本身才是研究的核心所在,而表意和素材根本是两回事。